前言:本来这是两篇我写在手机论坛的,只不过既然写了那么多字,感觉还是拿来复制粘贴水一水经验的好。
-------------------------------------------------------------------------------------------------------------------------------------------------------------------------------------------------------
首先,充电的快慢看功率,P=UI,也就是功率=电压*电流。在以前,也就是没什么QC2.0,QC3.0等类似高电压充电技术的时候,手机的充电器都是5V的输出,手机那边也是5V的输入。此时主要看的就是电流的大小。而在正常情况下(排除坏了,或者山寨等原因),充电的电流取决于三方,也就是充电器,线和手机。而实际的电流则符合木桶原理,也就是哪个最低就随那个。
for example:1.充电器提供5V/1A,线能通过2A,手机的输入为5V/2A,那么理论上实际最大的充电电流为1A。
2. 充电器提供5V/3A,线能通过3A,手机输入为5V/1.5A,那么理论上实际最大的充电电流为1.5A。
3.充电器提供5V/3A,线能通过0.5A,手机输入为5V/2A,那么实际充电电流无法预测,只能通过测量才能当得知,但充电线会非常烫,甚至熔断着火。
当然了,在现实情况中,为了保护电池,不要让电池损耗太快太离谱,让电池的状态能保持得好一点,用得久一点,所有的靠谱厂商都会至少采用一种充电策略。

也就是以上这种,呈现一种类似正态分布的曲线,电量从无到满计算,充电电流从小逐渐增长到最大值,然后到电量较高时又逐渐降低,直到最后快满的时候会用很小的电流来充电,正所谓涓流充电。
所以如果你对电源感兴趣,手头上也有USB电流计,那当你发现你那手机充电电流很小的时候不要吓尿,看看是否是以上所说的情况。
当然了,以上都是过去式了。算是正统的充电模式。近两年,越来越多的手机厂商开始搞高电压快充,无论是厂商自己乱搞的,还是由如高通和MTK主导的正规标准设计,反正为了充电速度更快,也就是为了提高充电功率,厂商们开始搞大电压充电了。这是因为电流不可能无限增大,而且电流越大,对线的要求也就越高,而且损耗也就越大。这其实也是为电网传递电能要用高压电,超高压电的原因所在。因此现在的厂商都开始搞高电压充电。以前是5V的,现在提高到9V,甚至12V。而在同样的充电电流,比如2A的情况下,如果是5V充电也就10W,而如果是12V充电则高达24W。所以既然提高电流难搞,那大家就开始提高充电电压。但大家看电池的时候,都能发现,其实那电池的输入还是那么低,最高不过4.2V,所以只能在电能传递到手机端后,在输入电池之前再通过DC-DC降压电路进行降压再输入给电池。而这个DC-DC降压电流的转换效率也对手机充电的快慢有影响。比如,如果你那充电器和线提供了24W的能量,然而那破DC-DC降压电流只有10%的神奇低效率,那么最终给电池的只有2.4W。当然了,实际上是不可能这样的。也就顺便科普下而已。
扯远了,这次不扯电流了,扯电压。这次只要就看双方。充电器和手机。
such as : 1. 充电器提供5V、9V、12V/2A,手机的输入为5V/2A,那么理论上实际最大的充电电压为5V。
2. 充电器提供5V/2A,手机输入为5V、9V/2A,那么理论上实际最大的充电电压为5V。
3.充电器提供5V、9V、12V/2A,手机输入为5V、9V/2A,那么理论上实际最大的充电电压为9V。
嗯,就是这样。
------------------------------------------------------------------------------------------------------------------------------------------------------------------------
现在网上关于充电的所谓知识帖鱼龙混杂,从镍氢时代流传下来的老旧做法有,某些看了点介绍后YY出来的半吊子说法也有。总而言之只要你学过电源方面的知识之后,你都觉得那都是瞎扯。我现在就说下在电源技术课上,在说到各类电池的特性及其相关电路时,老师说的东西。并且经过自己实践使用,也证明真的如此。
现在是锂电池时代了,所以很多镍氢池时代流传下来的做法的确已经没用甚至有害了,比如什么要彻底用完才充电,一充电就得充满之类,还有前几次用要满充满放几次来激活之类。但由于锂电池号称没有记忆效应的简化说法,所以很多人也以为锂电池是不用激活,想充就充,想用就用的,所以也导致了对锂电池的损害,不仅让电池寿命缩短,也让电池的性能快速下降。
然而无论是镍氢电池,还是锂电池,其本质上都是两个电极加一堆用来储存能量的电解质,所以无论技术怎么发展,电解质怎么改变,其特性虽然能有显著不同,但一些本质上的特性,还是该有还得有的,只不过是否明显罢了,比如记忆效应。并且由于现在越来越多的手机都是不能换电池的了(感谢APPLE带的坏头,厂商可以赚得更爽了,毕竟很多时候手机别的硬件没问题,就是电池残废了,导致整个手机都得扔),因此尽量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减缓电池的性能下降也成为了必不可少的注意事项。
因此为了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减缓电池的性能下降,我们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在第一次使用时,先将电量用完,最好是慢慢用完,而不是大功耗用完(举个例子,比如在待机状态下电量用完,自动关机是最好的),这样电池的电量就算是真正用完了。然后再在关机状态下充电(因为无法得知其内部电路的设计方案,所以只能如此,如果在充电时,其充电电流是分成两路,一边给设备供电,另一边给电池充电,这样的话开着机充电也倒无所谓;但如果是充电电流只给电池充电,而设备再从电池取电,那么开着机充电就不好了),让其彻底充满,最好时间要久一点,不要看到显示100%了就停止,因为不同的厂商其充电的策略也不一样,可能它显示是充满了,但实际上电池还没有充满,还在持续涓流充电中,所以最好要多等一段时间,等多久这个你自己掌握了,久点终究是好的。
这样的目的是为了让电池的电解质真正实现彻底激活,只不过由于锂电池本身的特性,这种做法一次就够了,不用在刚开始时连续做几次。
2.在平时使用时,想充就充,想用就用。最好不要等到电量很低,比如5%,10%之类的时候再充。你只要有机会,无论是90%的电量,还是75%的电量,抑或是60%的电量,能充就给它充。也不一定要充满,比如从60%充到80%,然后就拿去用了也无所谓。很多人担心说什么充电次数,其实那指的是循环充电次数,你这样充不属于循环充电。.
3.每个月重复一次‘方法1’所说的步骤,也就是把电彻底用完,然后再在关机状态下把电彻底充满。这样的做法是为了使得电解质处于全部激活的状态,避免一部分电解质彻底失活,以至于电池的实际电量减少。因为虽然锂电池的特性让其记忆效应很小,但很小不代表没有。所以每个月给电池来这么一次是非常重要的。
4.以上三点说的是做法,现在开始说下硬件。对电子学概念基本清楚的人都知道,只要充电器输出的电压与被充电设备的输入电压相同,那么只要其接口能插上,那就能进行充电,完全没有什么需要担心的。
只不过如果充电器提供的电流>被充电设备的输入电流时,eg:充电器能提供10A的电流,而被充电设备只能被输入2A的电流,对充电器的压力就小,充电器的负载就低,对充电器和被充电设备都好。
而当充电器提供的电流<被充电设备的输入电流时,eg:充电器能提供1A的电流,而被充电设备只能被输入2A的电流,那么对充电的压力就大,充电器就处于满载状态,甚至超载状态,此时充电器就容易变得很烫。这样对双方都不怎么好罢了,尤其是对充电器本身还是有点危害的,因为长期处于高温和满载状态会加块充电器内的元器件老化。
但以上这些只是基本的理论,在实际工作中,还有很多是需要注意的。比如充电器输出电压的浮动以及充电电流的纹波(所谓纹波,纹波是由于直流稳压电源的电压波动而造成的一种现象,因为直流稳定电源一般是由交流电源经整流稳压等环节而形成的,这就不可避免地在直流稳定量中多少带有一些交流成份,这种叠加在直流稳定量上的交流分量就称之为纹波。只不过你可以理解为时间微观上的电压浮动)。这个跟充电器的品质,比如设计及用料有极大关系。
在输出电压的浮动方面,好的充电器,其输出电压无限接近其标称的电压(eg:我那伟创力代工的ipad充电器,其标称输出电压是5.1V,实际测量得出的负载输出电压为5.098V);而垃圾废渣的充电器其输出电压则会有较大幅度的偏离其标称电压,(eg:比如我爸不知从哪弄来的一三无垃圾充电器,标称输出电压是5.0V±25%,实际负载输出电压高达5.67V,吓得我赶紧拔掉)。实际输出电压比标称电压高太多的充电器会很容易充坏被充电设备以及电池,引发鼓包,着火,爆炸等之类。而实际输出电压比标称电压低的充电器,轻则充电速度慢,重则无法给电池充满电甚至直接没法充电。
在输出电流的纹波方面,好的充电器其实际输出电流的纹波会很低,垃圾废渣的充电器其实际输出电流的纹波会很高。并且负载的多少也跟纹波有关系。这个只能通过示波器才能检测得出。充电时的纹波越大,对被充电设备及电池的伤害也就越大,其危害也会导致电池鼓包,或者被充电设备损坏等后果。比如不少人的电脑硬盘莫名其妙地坏了,还说硬盘的质量如何如何,其实就是他们用了垃圾电源,因此这垃圾电源输出电流的纹波过大,并且长期如此所致。
因此选择一个好的充电器,电源,或者移动电源是非常重要的。并且以上关于充电的方法也除了对手机电池外,也同样对笔记本电脑,移动电源,平板,MP3等等用电池的电子设备有效。电压浮动方面,实际输出电压处于标称电压的±25%之内算合格,比如一个标称5V输出的充电器,其实际充电电压在4.75V-5.25V之内算合格。而纹波方面,国内的标准是:"根据国家通讯行业的YDT 1591-2009标准(《 移动通信终端电源适配器及充电数据接口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对于5V输出的适配器在0到额定输出电流的条件下输出纹波的峰峰值(Vp-p)应该≤200mV。"而国外的标准是:“ Intel在ATX12V 2.31规范中规定+12V输出纹波不得超过120mV, +3.3V与+5V纹波不得超过50mV。"其实对于一个高水平的正规大厂而言,就算是INTEL的这个标准也都不算严格,因为这其实还是不难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