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lemonbig 于 2016-6-26 16:13 编辑
去年8月我便开始筹划我真正意义上的第一台电脑,整个计划是围绕Intel Skylake处理器和nVidia Pascal显卡进行的,然后……然后等着等着显卡就等到现在了,还不是大核心,也没有HBM2,不等了先买了再说!出了Ti再算!
貌似不再纠结GP104的战友 @飘X00草帽
以及我的朋友很少 @mugen[/url] @anson @waya
今天要写的有三件产品,显卡和显示器是计划好的,电源是计划外的,计划外原因是太好看了嘿嘿嘿,为了配色就是这么任性。
首先贴出最终的配置:
CPU: Intel Core [url=mailto:i7-6700K@4.6GHz]i7-6700K@4.6GHz
Cooler: Scythe Ashura Shadow
Memory: G.Skill Trident Z DDR4 3200 8G x2
MB: Gigabyte Z170X-Gaming 7
Storage: Intel SSD 750 400G + Plextor M5P 128G + WD 640G/2T/4T
GPU: MSI GTX1080 Gaming X 8G
Audio: Creative X-Fi Titanium HD
PSU: Seasonic SnowSilent 750
Chassis: Antec P280-White
Monitor: Dell UltraSharp UP2516D
Mouse: Razer DeathAdder 2013
Keyboard: Cherry G80-3000 MX Clear
Speaker: HiVi M200 Mk.III
下文顺序:
1、PSU: Seasonic SnowSilent 750;
2、GPU: MSI GTX1080 Gaming X 8G
3、Monitor: Dell UltraSharp UP2516D
看我捉急的封面PS技术

--------------------------------------------长文警告!正式开车!--------------------------------------------
1、Seasonic SnowSilent 750
电源这个组件,和机箱一样,总有点边缘角色的悲剧色彩,在以前往往被DIY玩家所忽视(其实现在也很容易被忽视)。它们不像CPU主板GPU内存等直接影响一台电脑的性能,却是一台PC稳定运行的保证。
Seasonic(海韵)作为电源大厂,出品和售后都算是业内翘楚。从低到高各档次基本都有产品覆盖,产品线组成大概如下:低端铜牌S12II系列、中端铜牌全模组M12II系列、中端金牌半模组G系列、高端金牌全模组X系列以及高端白金牌全模组P系列。我目前在用的是G-550,额定550W,80Plus金牌转换效率,半模组设计都很合我胃口,对于新平台也是游刃有余。然而!
海韵在2014年底推出了一个新系列,也可能并不会作为一个系列而只是一个特别版,SnowSilent 1050/750。名字已经反映了这两个电源的一些特点:Snow是颜色,雪白涂装;Silent是静音,风扇静音技术甚至Fanless可以期待;1050/750就是额定瓦数了。我是从@茶茶[/url] 的R9 Nano评测贴中第一次发现这枚电源的,当时惊为天人,太好看了喂(¯﹃¯)!由于渠道和钱包问题,磨磨蹭蹭直到最近,我才终于将其收入囊中,我是单卡神教教徒,选择的是相对低瓦数的750W款。
开箱之前介绍一下,SnowSilent 750是由Seasonic自家的旗舰P系列白金电源的小瓦数方案小改而来,基础电气结构是久经考验的全桥谐振LLC+同步整流+DC to DC,器件用料毫无疑问也是顶级,同时还改进了其风扇控制部分,虽然不是完全的Fanless,但相比P系列的35%负载起转,SS系列将风扇起转点提高到了50%负载,也就是说输出在400W以下时,风扇会一动不动,不可谓不激进。小算一下,假设我的CPU满载120W,显卡满载220W,其他部件50W-60W,全平台极限满载时功率大约是400W,也就是说我的SS750在绝大部分情况下都是一个Fanless电源……赞√
开箱,一如其名的全白色包装,表面的Seasonic商标、80Plus认证、750W字样等都做了银色反光处理,这个样式的设计接下来你还会持续看到。

背面有特性介绍,左边基本是用料,右边是风扇,我留着后面讲。

侧面可以看到模组输出口的样子

另一边是各路输出详情,可以看到是非常海韵的单路12V设计。PS,大家选电源一定要关注这个输出铭牌,遇到遮遮掩掩不写输出详情或者写得很简略的一定要小心回避。

拆开外包装盒还有一个硬纸盒,侧面还有微笑开口便于拿出来,这个微笑真是很出戏……

打开内包装,三张纸片,比较有意义的是右上角的PCI-E设备接电推荐,大意就是使用高功耗(>225W)显卡时,尽量一条供电线只使用一个接口,多接口就使用多条线路,尽量减少功率损耗,提高效率。

使用说明书上也是和外包装一致的设计语言

内包装分左右两部分,左边纸盒是配件,右边是电源本体

配件除了AC电源、模组线、螺丝钉外,蓝色/黑色素线带和信仰贴纸一个不落,也是海韵中高端一贯的配置了。很可惜模组线是黑色的,我就不拆了,自己找人定制镀银线去。
模组线路配置方面,提供了主板20/24pin x1,CPU 4/8pin x1,CPU 8pin x1,PCI-E 6/8pin x4,SATA x10,大4pin x5,软驱x1,可以说750W电源能干的事情都给你配齐了。

信仰贴纸,瞬时功率输出提升50%!(大雾)

本体还有个白色绒布袋子,这配色基本算是贯彻到底了

锵锵~颜值极高的本体终于出现了!一样的设计语言再次出现,海韵在电源表面实现了微磨砂白色底壳+黑色喷涂字样+镶嵌镀铬装饰+冲压装饰,作为一颗电源的颜值算是很有追求了。

背面的出风口+AC接口+开关也是全白

模组线接口这边稍稍可惜,不过搭配一点黑色我觉得视觉更加平衡

右上角就是风扇模式切换开关,Normal就是普通的S²FC模式,50%负载以下保持最低转速巡航,50%负载以后转速逐步提升;Hybrid就是混合动力S³FC模式,50%负载以下风扇停转,50%以上和普通模式一样,适合追求极致静音的用户。

SS750的风扇有别于X系列和P系列的山洋9s滚珠轴承风扇,选用了12cm FDB(Fluid Dynamic Bearing,液态轴承)风扇,FDB可以看做是普通含油轴承的改进版,宣称工作噪音更低,寿命比普通含油更长(当然没有滚珠那么长),长时间使用后也能保持良好的静音性能。风扇在低转速的情况下,切风声并不显著,而轴承声音更为明显,这时候其实FDB相比滚珠轴承更有优势,也许海韵是出于这样的考量选择了FDB(也可能是山洋9s做不了白色2333333333)。

进风口是一圈镀铬蜂巢挡板,非常拉风,同样信仰Logo也不能少

图赏




至于拆解和性能测试当然由专业机构来做,以下部分均来自超能网的资料,有兴趣可以移步看[url=http://www.expreview.com/portal.php?mod=view&aid=44334]专业的详细评测
整齐饱满的内部布局,连PCB和阻焊料都是白色的

赏心悦目的PCB背面,水平极高的Layout

至于SS750的电气性能,太长不看版:超能网设置了一个以100分为标杆的测试体系,SS750获得了101.23分(这里应有谦虚的微笑)
详细一点说,80Plus白金级别的超高转换效率,一贯优秀的纹波控制,近乎bug级别的电压稳定性,理想的掉电保持时间,极强的静音效果,无不彰显了SnowSilent系列旗舰级的电气性能,加上加工困难的高颜值外壳和7年质保,该系列更像是P系列的特殊衍生限量版,值得有爱之人入手收藏:)
2、MSI GTX1080 Gaming X 8G
不知是老黄芯片的锅还是镁光显存的锅,反正10系新N卡是让人欢喜(性能)让人愁(供货),早在5月上旬老黄便发布了16nm新世代的Pascal架构旗舰GTX1080,5月17号NDA解禁,越来越多性能被披露,讲真,这个180W的小核心旗舰真的让人印象深刻,然后大家翘首以盼27号晚开售,只有信仰公版就算了,几秒卖光是几个意思?憋了大半个月库存就100张不到?excuse me?(此处应有黑人问号.jpg)
后来大家慢慢习惯了,时有时无的FE公版,见首不见尾的非公,直到6月台北ComputeX展会之后才算是集中曝光了各家的非公,但性能和售价也是遮遮掩掩不知道在想什么。
这代10系显卡依旧分为公版和非公版两种,公版因为用上了新模具和真空腔均热板散热,老黄自我感觉极好,于是将公版冠以了Founders Edition创始人信仰版的名号,卖到了$699的高价,然后和其他厂商说“你们的非公就从599刀起售吧~”。殊不知各大AIC怎么会服,顶级非公从没输给过公版(售价)!于是老黄这招最后只起到了抬高价格的效果,摔……华硕将Strix系列强行加上ROG信仰(热管直触)卖到5999,索泰PGF疯狂堆料16相供电卖5699,技嘉萤火虫豪华版5699,影驰HOF 5699……倒是有部分缩水一点的非公卖4999或者更低的价格,但作为旗舰总让人感觉缺了什么。思来想去,最后决定继续支持老东家微星,从一位抢卡大神手中拿到了这张MSI GTX1080 Gaming X 8G。
Gaming系列在微星显卡产品线中属于中端,上有HAWX和Lightening,下有一些什么Armor、Air奇奇怪怪系列。但就目前来看,微星不打算在1080上推出旗舰Lightening型号,而Gaming会推出Z和X高低两个型号,那估计HAWX也机会不大了,Gaming很可能就变成这一代的旗舰系列。Z相比X除了预设频率可能更高,背板上应该会加入RGB灯,这些对我吸引力不大,所以选择了X(明显是等不下去了)。
比较普通的盒子设计,主要突出显卡本体

背面是一贯的主要卖点展示

盒子内页上是新一代散热器Twin Frozr VI的Slogon:Play Hard,Stay Silent(静悄悄 大力玩)

非!常!寒!酸!的!配!件!居然只有纸片和光盘,电源转换线给一根意思意思好伐?

个人感觉本体还是很美貌的(¯﹃¯)

微星Gaming是非常少见的坚持使用双风扇的系列,尽管风扇尺寸越来越大,但长度控制无论如何都会优于三风扇产品,这也是我之前选择微星GTX760的原因。加上微星坚持使用大面积铜底+多热管,在9系卡上其实际散热性能还能胜过某些三风扇产品,所以这方面我不太担心。但因其双槽设计鳍片较薄,极限散热能力与顶尖非公3风扇2.5/3槽产品还是有差距的。
这张GTX1080虽然不长,但双10cm风扇真的很大,参考iPhone 6

输出接口与公版一致,全数字接口:HDMI、DP x3、DVI-D

背部毫无疑问有全覆盖背板,固定螺丝众多让人放心,上面有龙纹暗花和龙鳞状镂空装饰


显卡尾部可以看到供电部分的散热片也很完备

TwinFrozr VI的热管配置是6mm x5 + 8mm x1,总共6热管,图上也可以看到核心上方覆盖了大面积铜板,避免了热管浪费

顶部的白色Logo支持RGB控制,有常亮、呼吸、单闪/双闪、随音乐节奏这几种效果,但旁边的红色L型条只能发红光
右边的的热管有点为了弯曲而弯曲…效能其实会有影响,这也是Twin Forzr散热器常年坏习惯了(不过比华硕常年热管不触好多了)

供电强化为6pin+8pin,相比公版多了75W

双SLI接口,理应支持3/4 way SLI但老黄目前就是不支持,来打我啊~

从9系卡开始这种越肩式PCB设计越来越常见了,更大的PCB面积可以从容排布更多元件,散热面积也更大

左侧风扇的红色装饰外框做了珠光反光处理,有些金属质感

TF VI的风扇继续有微改进,名曰TORX 2.0,使用了双滚珠轴承和特殊设计扇叶,60度以下自动停转也是标准配置。

两把风扇之间的过渡区域也有和背板类似的龙鳞型装饰,这部分还有一点类肤质感处理


右侧风扇两边的红色爪痕下面是红色LED灯,可以同步配合顶部RGB的效果,也可以独立设置

总体来说,这代散热器的外设计没有什么变化,看上去和9系几乎是一模一样的,然而实际上细节有很多小心思,好看与否见仁见智啦
其他图赏




上机前与前辈GTX760对比,1080的长度的确控制得不错

两者同为6pin+8pin,GTX760 TDP 170W,GTX1080 TDP 180W,但性能差距高达3倍以上,不得不感叹半导体工艺的力量

标准默频跑分,Fire Strike Extreme,[url=mailto:i7-6700K@4.6GHz]i7-6700K@4.6GHz[/url]
GTX760 3108,GTX1080 10723,碾压级别的差距


虽然这款GTX1080 Gaming X默认标称频率是1683-1822MHz,但FSE测试过程中记录到的最高频率已经摸到了2025MHz,看来老黄的GPU Boost 3.0的确比较聪明,只要不撞温度墙和功耗墙,频率可以拉升不少。
说到功耗墙,其实现在也是各位非公玩家的痛,16nm新工艺和Pascal架构带来了很好的高频率稳定性,2GHz谈笑风生,然而在散热不是瓶颈的情况下,BIOS功耗墙的存在却让大家无法搞出2.5GHz大新闻。期望以后会有解锁的新BIOS放出,让大家战个痛快。AMD Vegas,看你了!
[p=null, 2, left]
Furmark压力测试,默认Burn-in设置,1920x1080no AA,10分钟[/p]
频率策略选用显卡自带的超频模式(1709-1849MHz),风扇策略自动。然而我发现,由于默认功耗限制问题,整个压榨过程中GPU的TDP不会越过90%这个数值。于是后期温度上来之后,风扇转速提高占用更多的TDP,导致频率一直下降,10分钟之后稳定在1683MHz,刚好和默认状态的起步频率无异。

就着上面的发现,使用MSI Afterburner将TDP限制提高至满额121%,温度限制提高至满额92°C,其他不变。果然和设想一样,TDP限制被拉高至115%左右,10分钟之后频率可以稳定在1835MHz。

然后开始使用Afterburner拉高频率超频,功耗和温度限制同样拉满,基础频率+90的结果如下,10分钟Furmark可稳定在1923MHz。

接着频率+100未能通过Furmark测试,估计撞功耗墙掉驱动了。

在老黄不解锁电压控制和功耗限制之前,Pascal核心的超频完全就是看脸,在各家非公散热能力都妥妥超越公版的情况下,温度墙可以忽略不计,芯片体质好漏电率低的话,在同样的120%TDP限制下就可以跑在更高频率。所以售价4599的同德非公也可能Furmark稳站2.1GHz秒杀其他一线非公,目前在隔壁CHH论坛上看到的Furmark能站在2GHz以上的卡还真不多,我这1.9G也知足了。
至于游戏性能测试相信大家也看了很多,因为拿到卡之后碰上出差,时间有限,我就着自己初步体验说一下。新屏幕的分辨率是2560x1440,不将各种变态抗锯齿开到最高的话,GTX1080基本可以保证在2K分辨率下以最高画质+中高等抗锯齿60帧运行目前所有游戏。如果你硬说什么都要全开,那么1080P下我也不敢打包票,因为比如SSAA超采样抗锯齿、HairWorks、GTA V的草地特效等这些都是著名的性能黑洞,开到飞起和中等实际没多少差别,帧率却牺牲了不少,钻牛角尖玩这些设置还不如多玩几把昆特牌和屁股先锋。
由于实际游戏的负载没有Furmark那么变态,所以频率可以跑得更高,目前测试了Rise of The TombRaider和GTA V,游戏中频率能接近1.9GHz,温度大约是70-75度,如果拉一下功耗限制,可以自动boost到2GHz,还是很理想的。
PS:Rise of The Tomb Raider测试中发现显存占用率惊为天人!2K下竟然用了7G!不用给你8G就用8G这么随意吧!

3、Dell UltraSharp UP2516D
介绍UP2516D之前,当然先要大喊一声戴尔大法好,在民用显示器领域,戴尔一定是不可忽略的一个牌子,无论是早年的U2410神器,引领窄边框大潮的U2414H,单屏5K的UP2715K,还是旗舰UP3216Q,要技术有技术,要颜值有颜值。虽然价格相比国产品牌显得偏高,但稳定的品(漏)控(光)、完备的售后、相比高端品牌的性价比,还是足以吸引一大批对显示有追求的玩家。
Dell UP系列是近年从U系列衍生而来的高端产品线,以前只有零星数款旗舰产品采用了UP前缀,一般是大尺寸广色域产品。而UltraSharp的大名相信大家都听说过,在UltraSharp系列里长期并存着普通色域产品和广色域产品,在型号上也没有特别的区分,消费者容易一脸懵逼,玩家有时也会记不清,举个24寸产品线的栗子:U2410,U2412M,U2413,U2414H,U2415,里面有两款16:9广色域,一款16:9普通色域,两款16:10普通色域,问你怕不怕~
戴尔可能也发觉了这个问题,于是近年将广色域显示器独立到UP系列(UltraSharp Premium Color),广色域新品使用UP前缀,普通色域产品使用U前缀,就这样拯救了世界。
UP2516D是戴尔于2015年底发布的25寸2K分辨率广色域显示器,是戴尔的第一款25寸广色域显示器,面板比较新,能查到的资料不全,应该是来自LG的AH-IPS面板,8bit+FRC 10.7亿色, 6ms灰阶响应(快速模式),拥有Premium Color技术,出厂Delta E < 2,覆盖100 % Adobe RGB、100 % sRGB,还基本覆盖了两种面向未来的色域标准:100 % REC 709和98% DCI-P3。从色彩性能上看,很难在这个价位找到与之匹配的对手了。
前文提了那么多次广色域,究竟什么是广色域?广色域是一个人为的概念,在不同设备类型下标准不一。在显示器范畴内讨论时,一般以覆盖100% sRGB为标准,低于100%的称为普通色域,高于100%的称为广色域。显示器色域越广,能显示的色彩数就越多。那色域越广越好?从硬件性能来讲是的,但其实色域的选择应该考虑实际用途需要。比如目前在网络和媒体领域最为通用的色域是sRGB,假如你使用更宽广的AdobeRGB色域进行图片编辑并投稿,而编辑将你的图片当作sRGB图片处理,因为色彩坐标映射关系不同的原因,最后大家就会看到色彩失真的图片。加上现在的软件环境(Windows操作系统、浏览器等)对色彩管理还不是太重视,普通用户要完全做好广色域显示器的调校困难重重。所以Apple的各产品的屏幕,无论是iPhone、iPad还是Mac,目前都是以sRGB 100%为目标来做,从泛用性和便捷度来讲,比盲目上广色域屏幕更实在。
那广色域百无一是,要来干嘛?其实如果做好全流程的把控,从采集,记录,后处理,发布都统一色域,就能得到很赞的效果,在专业领域是有价值的。对于普通用户来说,如果不做额外管理(要做好跨软件甚至输出的色彩管理真的很心累),广色域画面会因坐标转换错误而变得过饱和、鲜艳。还好大部分广色域显示器都配备了硬件色域切换功能,比如UP2516D就支持上述四种色域的一键切换,需要处理图片时我切换到sRGB色域,保证准确的色彩表现,在娱乐的时候就换回AdobeRGB,尽情享受因“失真“带来的饱满色彩。
广色域对普通用户的意义还可以体现在其他方面,因为实现广色域需要更好的背光模组和滤色片等硬件,硬件基础上来之后,显示器的综合性能比如色深、色准也会达到一个更高层次,比如这台UP2516D,除了广色域,10.7亿色深带来了平滑的色彩过渡,出厂校准Delta E<2保证了较好的到手即用性能。U系列多姿势支架、嵌入式超窄边框、USB3.0接口、多输入接口、DP菊花链输出、双机共享显示器、画中画等丰富功能无疑能为不同用户提供很好的扩展性。
---------------“玛德制杖前言那么长快开箱!”分割线---------------
14年买U2414的时候,戴尔还只是在牛皮纸箱上尝试部分彩印,现在已经进化为更加漂亮的白底全彩纸箱了,真是看脸的世界

背面是一些主要参数介绍,UP系列终于用上了窄边框的新模具,银黑拼色挺好看

出厂校准报告,sRGB和AdobeRGB都经过了校准控制在Delta E<2,让人放心

默认线材:USB3.0上行线,miniDP-DP连接线,AC电源线

显示器背面的DELL Logo也转移到了支架背后

屏幕背面,因为模具设计的原因,这代屏幕可以自己站起来……
上方黑色横条也是散热口,中间是100mm的标准VESA接口

接口方面一贯地丰富:HDMI x2(支持MHL),DP,mini-DP,DP out(用于组建菊花链多屏系统),Audio out,USB上行接口x2,USB3.0 x2

左边还有两个USB3.0 x2接口,所有USB接口都需要插入上行线材才能使用

从散热器啊不显示器底部到四周都围着一圈散热口,侧面反映了这台显示器比普通显示器要热一些


除底边外,另外三边都是嵌入式超窄边框,熄屏状态下具有很好的视觉统一性,几乎分辨不出边框和屏幕交接的分界线。另外对多屏拼接有需求的可以关注戴尔U2417H,这台U2414H的接班人连底边也大幅收窄,美观程度更上一层楼。

信仰Logo

静电感应触摸键,开关做了凹陷提高了盲操作的成功率,有三个自定义按键可以自己绑定菜单项

简单做了两张广色域下的视频画面屏摄,自带高饱和滤镜的视频真是美轮美奂


说下25寸2K屏幕的使用感受,在Windows环境下需要125%放大才能正常使用,鉴于这个放大倍率还不是很大,Win7也Hold得住,当然换用Win10会更好;屏幕精细度比24寸1080P略有提高,近距离看基本没有像素点的感觉,24寸1080P看久了我还是会看出像素;1080P视频回放还可以接受,720P及以下的视频就显得非常滑稽了……网页的话基本都需要放大150%来观看,文档处理同理。
1080P视频原尺寸观看或者拉伸全屏都不会太违和(下图),720P就……请自行脑补那个滑稽的画面,我当时都笑出来了

所以我不懂啊,买4K显示器的人怎么用的啊!
最后,准备上机!
这是本次最终补完升级之前机箱内的样子,配色还是比较混乱的

再见啦,GTX760~感谢陪伴

再见啦,G-550~感谢陪伴

找大神手工定制白硅胶线

顺便拆出整套存储系统啥晒太阳,你们看这就是计算机的三级存储结构(雾)

内存也补拍了美照

全部上机,重新理了一次线,将上次留下的遗憾都解决了,舒服!


至此,整套Skylake新机终于凑齐了,可以愉快玩耍噜!(6.24暑促又开始了,你们的手在哪里!)

谢谢围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