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RAY 于 2016-11-24 09:45 编辑
装机篇
2016.11.11
机架随便组了一下,似乎起落架跟云台有冲突,先不管了。
还是先从动力部分开始,很轻松就把电机装上了,但是这个山寨电调很坑爹。
于是,小弟决定开始改造电调。
此垃圾电调重达23.81克,且散热器就是一个铝片直接用导热贴贴起的。

第一步,取下散热片,用砂纸打磨平滑。


散热片打磨前5.905-6.675克不等,打磨后统一变成5.820克。
虽然这0.8克对于如此大的飞机几乎不会有任何影响,但是弟手贱。
第二步,只在芯片上涂硅酮散热膏,然后将散热片粘在电调上,电调重量大大下降。


接下来就是改线,弟认为40A应该用12AWG,于是将主线直接换12AWG的,
因为这轴距比较长,索性将接飞控的线也换了。
换细线比较麻烦:
因为弟没有那种插头,于是只能把原接头切下来,先拧在一起,接好再焊接。
虽然麻烦,但是这个修改是值得的。



然后弟明明跟客服说了电流计前面是XT60接口,后面是XT150接口,
结果客服还是给弟两边都做成了XT60接口,弟只能自己给他拆下来。

然后正好充电器是T插,弟的电池是XT60,顺便焊个XT60转T头。

之前弟在论坛上看见一些前辈抱怨焊这些粗线、大接头什么的很费力,根本焊不动;
如果这些接头要换就只能报废,不能重复利用之类……
弟上手发现,其实真的不难焊,很容易就完成了。
之后就是GPS支架,我搞不懂就这么轻的东西,为什么还要如此设计。
还不算螺丝呢,都有20.154克了,直接用剪刀剪去两个脚,之后打磨,轻量化至15.055克。


好吧,今天就做到这里了,最后瞄1眼今天的成果:

2016.11.12
今天做的是体力活,毫无技术含量,将电调装到机架内部去。


完工之后一个机臂304克,这动力部分总重达1450克,已经比P4重了。
这部分对原设计的一个改善就是,小弟在折叠架的位置增加了音响用吸音棉贴。
这个东西可以让折叠的时候,机臂不会直接撞到铝合金杆子,有个柔性缓冲。

看起来没有多大的工作量,其实蛮消耗时间的。
每一个螺丝都重新拧过,并打螺丝胶。
GPS支架又进一步优化,又被剪掉了一节。

电调接电机的位置,弟选择了侧面,这样在收起机架运输的过程中,电调会被机架保护起来。
选择电池位置,弟确实纠结了不少的时间,最终还是决定让飞机重心有点偏心吧,
飞控放正中间,电池在偏一点的位置算了。
现在弟发现M600的6电池方案真心不错,全独立的系统。
可惜弟这边没有条件了。
弟的定位就是S900与悟之间的一个设备,跟M600完全不是一个级别的。
不废话了,就这样吧。
2016.11.14
星期一事情比较多,也就焊接了电调在主机的线。
弟没有选择分线板:
1是因为分线板自身重量较大
2是因为弟对分线板过电流的能力表示怀疑
3是因为弟想节约点费用
于是弟就选择了直接用XT150接口做分线板。
在弟买这些配件之前就考虑好了,4根AWG12加1根AWG26刚好能塞进XT150。
安装很简单,首先把线焊成一股,然后插入XT150内,之后再焊接。

内部焊完了,弟在XT150外部又走了一次锡。

之后完成了,就是带套,上硅酮胶。
考虑到胶水凝固需要的时间比较长,弟便没有继续动他了。

之后弟鼓捣了一下遥控以及飞控,看来还缺数传跟OSD,于是又开始看万恶的淘宝网了。
2016.11.17
买了100mw数传以及3dr osd,
然后就是万恶的飞控组装调试过程,莫名其妙地让人头大。
不过选择了自己装机就还是坚持下去吧。

2016.11.21
最近都忙,没有什么时间做飞机,进度缓慢。
本来打算用渣渣摄像头的,最终决定还是用廉价方案解决2W HDMI图传。
零件陆续到了,但是没有时间。
看遥控器屏幕的OSD跟遥控器线居然有这么长,强迫症发作,直接给改了短线。


接下来几天工作上的事情又多了,哎。
2016.11.22
图传接收端是AV的,弟想数传要用到电脑,如果图传弄个屏幕,那么就麻烦了。
于是弟就买了AV转USB接口,将AV转成USB的,直接电脑看,还能录像,一举两得。

不过弟没有连接线,只能自己做一条线,将图传接收端跟USB捕捉卡连接起来了。
AV线,应使用同轴电缆,弟没有,于是只能自己造。
弟选择特氟龙镀银线作为芯线,拆1根硅胶线作为包皮。
就这么多材料了:

为了包裹完美,弟的做法是在硅胶线芯外再包裹一层双导铜箔胶带。
在双导铜箔胶带外面再包裹一层单导铝箔胶带。
之后在到外面缠绕一层透明胶带。

这样的做法应该是直接插线要好很多,两端都直接焊接。
并且用铁丝扎紧,涂硅酮胶填满。

之后装回壳子,这样的接收端应该是处理得比较稳妥了。
发射端直接焊接图传与OSD部分。


用个廉价摄像头,接上系统,检测一下图传的效果。

48.020-47.934=0.086,延迟86毫秒,在弟看来及格水平是有了。
普通人的反应时间大约就是100毫秒,进了100毫秒内,基本上就够了。
天色已晚,又啥也不能继续,只能收工睡觉。
2016.11.23
完成了HDMI图传调试,设备运转正常。

廉价HDMI图传同时需要5V跟12V。
咨询过卖家,最终驱动电压定为5V跟9V。
手头上有几套降压模块,发现有几套买来就是坏的。
不过已经点了焊锡,不好说得什么,也不点名卖家了。

弟使用的是这种OSD,目前尚未调试正常。
一直显示的是这个画面:


而且这个OSD接飞控的5V电压能开机、接图传的12V也能开机,两个电压都能接也能开机。
这里小弟斗胆给前辈们提个醒,这样的设计表示这OSD具有一个12V降压模块,而且跟飞控是有电压交流的。
一旦串流,很可能会烧一片。
所以建议前辈们还是不要同时把2个电压都接上,以免出事。
然后很凄惨的是,这HDMI线实在是太重了,弟发现:
这个渣渣图传并没有连接完HDMI接口的19根线,只连接了其中的11根。

于是弟在考虑要不要直接自己做条杜邦线的11根作为图传连相机的线。
于是弟又开始纠结了。
2016.11.24
面对着图传接口的照片,弟陷入了纠结。
这图传的HDMI接口比较大,而且只用了11根线,并没有完全用到19根。

如果小弟使用成品HDMI线,线的重量就是46克。
自己做条HDMI线,重量可以忽略不记,但是工作量又比较大。
搞不好会废了手头的图传。
——因为这线太细,太密了。
左还是右,弟真心不知道该如何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