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是个天文爱好者,总想拍些好的星空的照片。后悔当年入坑时太simple啊…
起因是这样,本来是个佳能党(AE-1-->EOS 5-->200D-->500D+5D2),尽管手里并没有什么好头,但从来没动过出轨的念头,直到在426这里不停地被索尼大法传教。
于是就想,反正镜头能通用,就这个A7S2或A7R2吧,高感多好啊。于是就做了做各种研究,也一直关注着sonyalpharumors等着新相机镜头什么的,直到看到了一系列关于索尼A7系列吃星的帖子:
https://www.dpreview.com/forums/post/55719652
https://www.dpreview.com/forums/post/55841466
https://community.sony.com/t5/Alpha-NEX-Cameras/Star-eater-in-bulb-mode/td-p/508740
。。。。。。。貌似是B门减噪算法会吧星星当噪点处理掉,更可怕的是还是从中间吃,所有星星都成了多纳圈…(同时b门时的raw也是有损的)
并且这个“软件”问题从A7就有人提出并反应到了sony,可是直到最新的固件也没有更正。可见我们这个小众群体索尼并不在意…
其实也不是说就拍不了好的星空,尤其是星野、银河应该不受形象(少点星星反而好看),但是让我花那么多银子买实在不甘。准备放假的时候先找个租相机的地方尝试下,再决定吧。所以尽管在剁手节前A7R2的钱都准备好了,还是继续观望吧,希望明年的A7III系列或A9?能有些改进…
这是纠结的部分…
不过还是趁着天太冷之前拍了几张:
一开始想着感光度不够就用大光圈去弥补吧,正好我新的50mm F1.8STM也到了,于是装到5D2上,拍了一张:
[5D2 + EF 50mm F/1.8 STM @ F2.4]

然后整个人都不好了,整张照片除了正中间的1/3,边缘一圈至少暗了一档吧!就算暗还能调亮,所有星星都是各种扭曲的!一张照片有3/4的像素基本上是废掉了!
回屋突然想起来箱子底下还有只老头,于是决定做个简单的对比:

畸变我自己测不了,就简单比较下边缘昏暗程度(蓝色是光轴附近,黄色区域代表亮度降低一档,中心黑框代表APS):

单就亮度来看这个老Takumar表现其实比1.8STM还好。但是最好还是都用APS-C来照才能保证有效信息量。
于是前天晚上就顶着“后超级月亮”(满月两天后,这周唯一的晴天),用500D+Takumar试了试
[500D+Takumar 55mm F/2 @ 2.4 +拉曲线]

边缘感觉好得多了,而且畸变也非常小了。
[同上图+暴力后期]

同时也好喜欢这六片光圈叶片拉出的星芒。
可惜在月亮升起来之前之拍了这一个,月亮出来就后就彻底抓瞎了,模模糊糊的一片。

然后又是一周的阴天,还要下雪。不知道今年冬天还有没有机会让我把猎户拍下来,这个冬天就这一个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