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夏老貓-Nacho 于 2016-12-4 17:07 编辑

『他凝视着那一座壮丽雄奇的山峰,一阵惊喜而快慰的感觉涌上心头——在这个世界上如此遥远,与世隔绝,渺无人烟的角落,竟然还有这样绝美的地方。
——这就是在艾俄洛斯的眼中,史昂的眼神所传达出来的讯息。
“您是说……无名山让您想起了家乡的美景吗?”(第六章第七节)
他猛地悟到一场好梦就此消散,就像一切最美好、可爱的事物一样消散,一旦触摸到现实这张无奈的罗网,整个世界的未来用青春和爱的天平来衡量将会轻若云烟。而他也知道,自己心灵深处的那一个世界已经浓缩成为香格里拉』
-《Eleutheria i thanatos 消失的地平线》詹姆斯·希尔顿
-----------------------------------------------------------------------------------------分割线--------------------------------------------------------------------------------------------------------------------------------------
11月21号那周开始和小伙伴(以下简称老王)去了香格里拉玩了一圈,之所以
选择冬季去,主要原因是每年10到3月是三江
并流地区的旱季,晴天多,看到雪山的机会也多,另外江水比较清澈,不像夏天雨季的时候是黄色的(然而看到的澜沧江还是黄的,后面会说。)。此行真幸运,全程晴天,蓝天白云,阳光耀眼,而且晴朗的天气利于交通。
说下器材:Sony a7II (16-35F4、70-200F4)。Nikon D90 (18-105F3.5-5.6)备机。
本次旅行的文章分三部分:
香格里拉历险记【雨崩篇】 本篇,记录了我们在雨崩地区徒步的全过程
香格里拉历险记【香格里拉篇】记录了我们在香格里拉市区的行程
香格里拉历险记【哈巴雪山篇】记录了我们攀登5396米的哈巴雪山全过程
好了。下面正片开始。
---------------------------------------------------------------------------------------------------------------------------------------------------------------------------------------------------------------------------------------
在大都市里生活了将近20年,之前听说过的香格里拉只是在影视作品或游戏里,这次深入秘境,感慨万分,于是和大家分享下自己的所见所闻。
这次的旅行从11月21号开始,先是到达云南,从昆明出发,出于经济考虑,坐的是从昆明到德钦县的夜行卧铺大巴,车程16小时,一路的颠簸,放眼望去除了大山还是大山,我不由得想起之前看过的云南十八怪之一“火车没有汽车快”。这次终于体会到了,从昆明到丽江的火车差不多是11小时左右,山路太多,火车也只修到丽江。为了方便大家的阅读,我特意手绘了一份地图,(是数位板太难用,才不是我字丑呢哼)

车行到丽江以后,汽车的两边只有一座比一座高的山,开始还是很兴奋,到后来看的都不想看了,一路上看见不少雪山(白马雪山等),真是幸运啊,我不由得想到以前在看过的
“昆明
准静止锋”(准静止锋两侧的冬季气候类型有很大的差异,东部受南下冷空气影响,天无三日晴;西部则受印度
洋西南暖气流影响,天气晴朗、气温较高。事实真是这样,在昆明的时候一直阴天,到了那边天天晴天)。
终于,在星期二中午到了德钦县,很奇怪,明明是高海拔地区,气温却很暖17度左右,和北方老家比起来热多了,阳光直射,为了怕晒黑我还是带了面罩,

就在这个时候,突然后面有人拍了我俩一下“Excuse me”我一回头原来是两个背着大包小包的外国人,经过简单的交流,他俩看见我俩带着各种装备于是猜到我俩也是去雨崩地区的,想和我们一起组团去,于是我们一行人就变成了四个。午饭期间,我们简单认识了下,一个叫Marc来着加拿大蒙特利尔,说英语有股法语味,另一个叫Peter来着澳大利亚悉尼,他俩是在虎跳峡徒步时候认识的,我也是佩服他俩,只会你好和谢谢就敢只身来中国玩,然后他俩来到德钦以后这边会英语的人不多,他俩就懵B了,于是他俩看见了我们便认准跟着我们俩了。。。
午饭过后我们来到飞来寺,这里有个观景平台,能很好的看见梅里雪山太子十三峰。为了方便大家阅读,我还是画了一下。

红字是山峰名称括号里是海拔(未找到相关资料的打了问号)蓝字表示未来几天去的地方(后面讲。)可惜太子十三峰太过广,即使是16mm也收不下,全景的话后面的巴堆挡在后面,好像只有航拍是能收下。

横断山脉这里金沙江峡谷号称“西南旱极”,图中山腰以下光秃秃的这里的降水量据说和沙漠差不多,而距这里西面不到一百公里,就是中国
降雨量最大的区域之一:独龙江地区。这是三江
并流地区的一大奇观,印度
洋暖湿气流在东进翻越几座大山脉时,每跨越一座山脉就经过一次上升降水过程,到了最后的金沙江
峡谷,已经变成干热的“焚风”。横断山区类似这样的干热河谷还有很多,都是因为独特的高大山脉阻挡了水汽的缘故。
天气太好了,万里无云,之前在车上和司机聊天,司机说之前有人来了梅里雪山7次都没有看见雪山。
飞来寺的观景台可以清楚的看到太子十三峰。


特写:吉哇仁安峰(五方佛峰)5470米

特写:缅茨姆峰(6054米)

主峰特写:卡瓦格博(6740米)
不知道是山上的吹雪还是旗云。

干热河谷。“焚风”的杰作。


梅里雪山是藏区的八大圣山之首,深受当地藏族同胞的崇敬。

就这样,我们在观景台待了一个下午。


晚上找了家国际青旅,叫觉色滇乡,住的床位,环境挺不错藏式建筑,因为是冬季人少,当天就我们几个人,晚上夕阳西下以后回青旅和老板唠嗑,烤烤火。

然而我是坐不住的,喝了一杯暖暖的酥油茶就叫上了老王拿起三脚架就出去了。

出去了以后就傻眼了,我的天,这也太美了吧,作为一个深受雾霾迫害的北方人,简直就像刘姥姥进大观园,漫天的繁星。本来想把我自己拿强光手电做前景来一张,不过前面是一片悬崖,后面是203国道,完全没有地方让我折腾(大晚上飞来寺关门了,我俩只能在国道护栏外架的三脚架。。。)就这样,第一天就过去了。把闹钟设为4:45,准备第二天看日出。

凌晨5点时候的星空下的梅里雪山。仔细看,有两颗流星哦。

晨光下的缅茨姆峰。
就这样,我们在寒风中等了3个小时,到了6点陆陆续续才有各种老法师端着长枪短炮来,然而这时候晨光已经完全把微弱的星光取代了,刚刚那一幕繁星他们是看不到了。

晨光下的卡瓦格博,更加一丝神秘感。

终于,雪山顶端迎来了第一缕朝阳,

金色的阳光一点点移动,金光洒遍整座山峰。此时此刻我只顾不停地按快门。



短暂的几分钟过后,金光退去,新的一天开始。

看完日出,雨崩地区的徒步之旅正式开始。由于山路过于陡峭,没有通汽车,只能徒步进入,我们选择从西当进入(建议看一下上面的第二幅手绘地图),

这是由西当进入雨崩的数据。(GPS海拔未校准,低了100米)。

一路的山路,没有栈道,没有护栏,路只是前人踩出的土路。漫步在高原原始森林,海拔变化有一点大,在加上负重,走起来还是有一点累。海拔还是高的,路上只有针叶林和高山杜鹃。

然而Peter(右)一点事都没有,像逛公园一样,插着兜就上去了。

秋季旱季的雨崩,景色还是很美,气候也宜人。夏天过来的话天天下雨,真是“雨崩”,一地的泥路。




路上还不错,有个观景台,还有一个补给站(村民开的,不过东西极贵:雨崩交通不便,所用东西靠驴拉进去,物价贵,泡面15块一桶,于是我们带来5天的罐头、压缩干粮和面包)
进入雨崩以后一路上没有信号,这几天一直在开飞行模式。

走着,翻越了3729米高的南争垭口,突然林间出现了许许多多的经幡,我就知道离目的地不远了。南争拉在藏语的意思是:披满美丽森林的山坡

果然,已经看见了人类居住的痕迹。


我的专业是植物学,看见漫山遍野都是可爱的植物心生喜欢。

站在高处,能看见下面的雨崩下村了(建议再看下第二张手绘地图。)

没过多久就下来,到达了今天的目的地——雨崩上村,雨崩村是近十年才通的电。
我们在雨崩上村住的是梅朵国际青旅,环境超级好,老板也热情。走了一天在青旅稍作休息,便到了傍晚,眼尖的老王发现对面的山将光线分成明显的两半


虽然今天已经有点累,但我依然闲不住,进雨崩上村时候,看见了这个白塔,参考了下方向和银河升起时间去了,决定晚上去白塔,果不其然,白塔正好在银河下面,我叫老王帮我用手电筒补光了下。就在这时候,听见后面有脚步声,回头猛地一看一头牦牛,由于担心还有其他动物来或者被我们强光手电吓到受惊我们赶快照了两张就撤了。。(才不是胆小呢!ヾ(´ε`ヾ))

就这样第三天的晨光照在了雨崩村中。


不同的角度看日出,不过在雨崩上村是看不见卡瓦格博的。

就这样,第三天在青旅的青稞饼+酥油茶的早餐开始。


沐浴在晨光中的雨崩下村。

阳光明媚的早上。

昨天拍摄的白塔。。。

亚高山草甸,上面有村民放的马和牦牛。。

第三天的目的地是冰湖

这是那天的数据。(小圈是转湖了一圈)



一路的原始森林。这里的空地据说是卡瓦格博的舞场。

到了一个稍微高的高地,可以看见一会要走的路,大家注意下左边,那块地区始终在山的阴面见不到阳光。

果然和预料一模一样,这里居然还有残雪和冰块!

小河边上的玛尼堆

路边的苔藓已经被冰封住了。。。

然而穿过这里的另一侧,又回到的温暖的阳光下,和刚刚冰封世界完全不同。



可爱的花栗鼠


路行至一半,看见了几个破木屋,这里就是著名的笑农大本营,旁边是雪山水融化留下的小河,风景秀美,然而
关于这里,却有段悲惨的故事:

“1987年8月的夏季,一支队伍驮着大包小包来到了雪山下。当地村民不知道他们是谁,来干什么的。他们就是中日联合登山队。淳朴的藏族村民请他们喝青棵酒,打酥油茶,火塘边切下大块的猪膘肉款待来自远方的客人。与村民的好奇一样,这支队伍也对这座美丽的雪山和村民古老的生活方式惊叹不已,他们常常离开驻地到村庄里作客,那里总有热情的村民和
好吃的东西等着他们。他们告诉村民们,他们是来攀登梅里雪山
的。村民们不知梅里雪山
在哪里,更不知道,世界上还有一种运动叫做登山。
随着登山队活动的进展,村民们终于得知,这群外来者不仅仅是科学考察,而是要爬上山顶,爬到他们祖祖辈辈顶礼膜拜的神灵卡瓦格博的头顶上。村民愤怒了,他们用他们所能采用的一切方式表示着自己的愤怒和不满。
1991年登山再次进行,在当地藏民的强烈反对中开始,然而最后四个营地被雪崩一次摧毁,十七名中日登山队员全部遇难,这就是登山界有名的91山难。17年后他们的尸骨被明永冰川送还人间。”

故事讲完,继续向前。

路上看见山峰刚好和月亮在一起。

路上的提示牌。

经过几个小时的徒步和一段近垂直爬升的200米山路终于到达了冰湖。

湖边有好多玛尼堆,路上还遇到几个转山的藏民(没敢照。。)

我和老王喝了口冰湖水,味道很正,100%天然矿泉水(笑)。湖水真的很漂亮,蓝里泛着绿。

在回去的路上,一路下山,不幸的是我这时候膝盖受伤,导致我后几天都是拖着伤在走。。
回青旅后休息,一直睡到天亮。
第四天目的地是神瀑,村民相信凡是淋到神瀑水的人都能得到祝福。神瀑靠近吉哇安仁峰下,路相对好走。
这是第四天的路线,最长,然而是最好走的一天。

一路的经幡,可见当地人的虔诚,路上也遇到了转山的藏民(也没敢照。。)对着山磕头念经。

神瀑几乎是在吉哇仁安峰下面

由于现在是秋季、旱季水量连雨季的一半都没有。

不过站在瀑布不远处就能被淋到,得到了祝福。


果然是收到了祝福,靠近水的地方竟然有道彩虹!



在瀑布附近停留了一会,这时后面传来隆隆巨响,原来是距我们500米左右的地方雪崩了。。。


大块的雪滑落,好在雪崩是小规模的,不过我们四个人还是一身冷汗。。。
就这样我们回到了青旅。

晚上在青旅享受了一顿特色的晚饭,为明天最后一天出去做准备。

晚饭过后,天边飘来几朵云,这是我们这几天第一次看见云,青旅老板说是要变天了,可能会下雪。

最后一天一早,我们沿着尼农峡谷出雨崩。



清晨的树林。

神瀑流下的水叫雨崩河,最后汇入澜沧江(湄公河)

雨崩的秋季还是很美啊。



就这样,这几天最危险的路来了,尼农峡谷深几百米,左手边是山崖,右手边是澜沧江,路只有一米宽。我们四个在最后几公里谁也没敢说话。。。
就这样经过了几个小时的徒步终于出了雨崩,回到了现代社会。。。
我们坐车回到香格里拉县城,和两个外国友人分别,他们即将去成都。

车上拿手机照的,与梅里雪山隔山相望的白马雪山,然而因为气候变暖的缘故,白马雪山几乎无雪了,如果人们继续像现在这样下去,梅里雪山会不会也有一天无雪了呢?
未完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