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color=Black] 索引 [/backcolor]
[backcolor=Black] 前言 [/backcolor]
在目前PC行业因为性能和功能提升不多,造成需求量锐减的大环境下,部分主板厂商纷纷开始思考如何通过更强的附加功能、规格更高的板载配件来刺激用户升级平台。
映泰也是其中一家这样做的厂商,从7系列开始做了一些尝试——加强板载声卡,8系列发布后,我们看到了映泰的第二代Hi-Fi主板。
经过一代的经验总结后,第二代产品怎么样?这篇评测我们会一起探究。
[backcolor=Black] 包装/附件 [/backcolor]
▲映泰始终没有在包装的美工以及印刷上下功夫,这一代产品的外包装并不会给人质感不错,或者看起来很YY的感觉。
正面全部内容都在突出音频上的特性。
其实个人认为一个厂商直接在产品上标上“Hi-Fi”的行为是很容易踩雷的,毕竟这样做必然会遭到真正音频玩家的嘲笑,毕竟板载声卡无论怎么做,客观测试成绩都是很难入音频玩家法眼的。
还不如保持映泰一贯实实在在不温不火的风格,突出我们在努力做好板载声卡,或许面临的口水不会这么多。
▲包装背面,同样都在重点介绍音频方面的特性。
▲打开包装后,会看到一个声卡附加功能的使用指南,Hi-Fi Z87X 3D属于使用螃蟹ALC898方案、购买创新部分驱动授权后做出的产品。
▲附件,除了说明书驱动盘和四条SATA线以及CF软桥线和IO挡板外。
还附送了一个尼龙扎带以及一个麦克风。
[backcolor=Black] 产品外观/IO接口 [/backcolor]
▲ATX板型,黑色与蓝色的配色。
▲声卡部分用了很多薄膜电容,所以存在感很高,可惜没有找到这些薄膜电容的品牌,后文会有详细图片。
正视图:
▲IO接口:
- PS/2*1
- USB2.0*4
- USB3.0*2
- 视频输出接口:DVI+HDMI+VGA。
- 音频输出接口:3.5mm7.1模拟输出模块。
[backcolor=Black] 扩展 [/backcolor]
▲四条内存槽,最大支持总内存容量32GB。
▲第二个遗憾,作为一个售价在千元级别的Z87,没有购买SLI授权,不经过破解只能组CrossFire多显卡系统。
三条pci-e x16插槽的实际带宽分配为:x16—x8—x4,当第二条pci-e x16插槽插入显卡时,第一条插槽会以x8速率运行。
还有三条pci-e x1.
▲6个SATAIII接口,全部水平放置,可以避免主板插入超长超厚显卡时SATA接口被阻挡的问题。
USB3.0跳线水平放置好评。
▲板载开关和重启按键,同时整合了Debug灯。
机箱前面板跳线区域使用颜色标注,但是没有在明显区域标注正负极略遗憾。
[backcolor=Black] 板载声卡解析 [/backcolor]
▲Hi-Fi Z87X 3D的重点特性是板载声卡,但是看过详细用料方案后有想喷的冲动。
- ALC898使用一个焊接在主板上的金属屏蔽罩隔离,目前来看99%的媒体都会用神马“法拉第笼”之类的词语,让这个屏蔽罩变得高深、科学,但是在Codec上加屏蔽罩是没有意义的,真正应该加屏蔽罩的位置是右侧的低通部分,说白了这个屏蔽罩只是为了好看。
- 另外PURO这个单词意义不明,估计是负责做这个屏蔽罩的工厂大叔是个不懂英语的天然呆,感觉PURO比PURE好看就这么搞上去,原则上不建议使用鸟语体现高端洋气上档次,很多产品和文章都因为这样做闹出了笑话。
- 当然。。。“纯Hifi”还是会让人感觉有点雷,让我想起来街边KTV经常出现这样的牌匾——“纯唱歌”。
▲PCB设计,声卡区域与主板隔离(其实从最早用类似设计的ROG系列产品开始,并没有发现这样做会有多少提升。。。)
▲声卡的电源部分,使用了三颗EH11A,它们是用来稳压的三极管。
在输入部分还搭配了固态电容以及贴片电容。
▲前置左右/耳机部分使用了独立的运放,用来推动高阻抗耳机(好吧。。。必须要承认目前板载声卡再怎么做,用来推米物耳机,对于使用者来说会有点难以忍受)
暂时没有查到运放的具体技术参数。
每一颗运放旁边都配有两个薄膜电容,乍一看还以为是西门子出品,但是电容上没有看到任何的厂牌信息,所以薄膜电容品牌不明。
▲其他环绕声道的运放,同样没有查到参数。
▲输出滤波电容,电容上只标注了Hi-Fi CAP,同样没有标注任何厂牌信息。
▲巨大槽点,声卡为重点卖点的主板,工程师会在布线上偷懒,直接将前面板音频跳线放在了3.5mm接口旁边。
- 这样做的问题是,机箱前面板音频跳线必须要横跨半个主板,为理线带来了麻烦。
- 虽然板载声卡看起来貌似很厉害的样子,但是我们唯一认识的元件是在金属罩下面的螃蟹ALC898。
- 是不是花拳绣腿,客观测试就会见分晓。
- 总的来说。。。不要在意细节。
[backcolor=Black] 供电用料解析 [/backcolor]
▲供电部分的MOSFET使用散热片覆盖。。
▲导热垫与MOSFET的接触情况良好。
▲赞一下散热片的做工。
▲CPU供电部分。
PWM IC在右上角,因为8系列平台的供电规范更改,所以主板的CPU供电部分只需要做一组模块,分析起来就简单多了。
这个级别的主板从规律角度来说,不会用支持12相供电的PWM,所以这12相不是通过并联就是通过180°移相实现。
正面没有见到移相IC,去背面看看:
▲在背面我们找到了六颗ISL6611A。
它是一款180°移相IC,整合两组Driver。
Datasheet:http://www.intersil.com/content/dam/Intersil/documents/fn68/fn6881.pdf
回来看PWM:
▲ISL6376:
支持Intel VR12.5/VR12供电规范。
支持6相数字式供电控制。
产品页面:
http://www.intersil.com/en/produ ... ollers/ISL6376.html
▲每相供电MOSFET一上桥、一下桥。
LFPAK封装,上桥9030AL,下桥6030AL,很常见的搭配方案。
▲输入与输出滤波电容使用了日化的E系列。
▲内存供电一相,MOSFET一上桥、两下桥。
NIKOS P09038DL也是很常见的型号。
▲负责内存部分供电的单相PWM+Driver uP15140。
[backcolor=Black] 板载芯片 [/backcolor]
▲Intel Z87 PCH。
▲I/O芯片,ITE IT8728F。
▲Fintek F75308BD是一款硬件监控IC,一般用来搭配实现主板风扇的调速设置。
▲板载网卡,螃蟹RTL8111F。
▲NXP PTN3360DBS,是一款HDMI—DVI电平转换芯片。
▲asmedia ASM1480,pci-e 3.0通道切换IC,用来实现双显卡时pci-e x8+x8带宽分配。
[backcolor=Black] 板载声卡客观测试 [/backcolor]
声卡的驱动更新到最新版本,并且关闭所有DSP效果。
会测试两个日常应用中最常见的两个项目:16bit 44.1kHz与16bit 48kHz。
首先是RMAA测试:
成绩汇总:
▲附上各个项目的含义:
- Frequency response(multitone).dB:频率响应,波动越小越好,越小代表设备的回放能力越强
- Noise level.dBA: 本底噪声,数值越小,声卡的声音就越纯
- Dynamic range.dBA:动态范围,数值越高,在电影中的爆炸,劲爆的音乐中的主观感受越好
- Total hamonic distortion)THD.%:总谐波失真,考验回放能力,数值越小越好
- Intemodulation distortion + noise,%:互调失真,和声卡的声音还原品质直接挂钩,数值越小越好
- Stereo crosstalk.dB:立体声串扰,声道之间的分离程度,如果分离程度不好,会让声卡的定位能力变差,数值越小越好
- Intemodulation distortion + noise (swept freqs).%:IMD互调失真,数值越小越好
其实看了本底噪声后我基本对这块主板的板载声卡失去了兴趣,高于-90dB的噪声其实就是一般螃蟹板载声卡达成的效果。
至于频响,螃蟹在这方面的测试结果上一向做得不错,但是听感大家都懂的。
其他声卡的RMAA数据:
频率扫描测试:
- 其实这组测试完全是因为看了很多数码多的评测中采用,而且可以有效丰富客观测试的内容,于是借鉴过来。
- 遗憾的是手里没有专业声卡作为录制声音的产品,不过因为是横向对比,所以这个问题并不严重。
- 测试原理很简单:使用Cool Edit Pro生成一个20Hz-20000Hz的频率扫描(人耳能听到的声音频率),之后被测声卡使用Cool Edit Pro播放这段音频,通过Line in接在录制声卡上,录制声卡再用Cool Edit Pro录制得到的音频,然后我们就可以直接使用得到的图形分析声卡是否真实还原了播放的声音。
- 同样,在16bit 44.1KHz和48KHz两种设置下进行测试。
首先是16bit 44.1KHz的测试:
▲从图片中可以看到,在图表的底部有很多紫色的毛刺,这些就是底噪。
- 黄色的线是录制得到的声音,横坐标是时间,纵坐标是频率,所以播放频率扫描后生成的光谱图中会有一条贯穿20Hz到20000Hz的对角线,并且最理想的情况是图像中只可以看到一条黄线,这个时候声卡还原的声音最准确。
- 同时还可以看到黄线旁边还有几道暗线,这说明声卡播放某个频率下声音的时候还会凭空出现另一个频率的声音。
声道分离度测试:
实际上就是单声道播放频率扫描:
▲这项测试可以结合RMAA的立体声串扰项目看,完美情况下上方是不会出现任何线条的,但是我们可以看到一条淡淡的斜线,说明声卡的声道分离度做得并不是太完美。
16bit 48KHz下的测试:
单声道:
▲附一张频率扫描原文件的光谱图,理想状态下应该是录制得到的图和播放的图一致:
底噪:
在底噪测试中,声卡不会播放任何声音,我会不间断用鼠标拖拽窗口移动,查看底噪是否会有变化:
▲注意紫色毛刺有规律的起伏,这些部分是拖拽窗口时留下的,用图像的方法证明板载声卡的局限性——无论怎样分离供电,还是会有干扰,哪怕拖动窗口都会产生不同的噪音。
板载声卡只可以尽量增强,HiFi。。。还是别想了。
[backcolor=Black] 总结 [/backcolor]
- 槽点略多的一款产品,IO接口的USB数量不太够、多显卡又没有购买SLI授权,对于千元价位的主板来说不应该有这样的问题。
-
- 板载声卡看似很厉害,实际上却使用了不明厂牌的元件,最后的客观测试结果我们也可以看到,与普通的板载声卡区别不大。
- 映泰的作风一向比较踏实,不知道为什么这一次做出来了这样的产品,显得略尴尬。
- 要么回归朴实的风格,为大家提供品质不错价格也不贵的主板,要么。。。回去把声卡部分好好回炉。
- 虽然现在很多产品依靠着活动以及媒体的吹捧,加上用户的追捧热卖,但是显然DIY配件不适合这样做,映泰的HiFi主板我们可以看到从媒体到活动,营销经费投入了不少,但是市场的反响怎么样呢?
一个面向小白的产品可以靠噱头忽悠出去,但是一个面向相对专业玩家市场的产品,这种方案显然是错误的,毕竟现在留下来的真玩家,经验/能力上已经高于媒体编辑的平均水平。
一个并不太具备高贵品牌形象这一基础的产品,在产品并不太经得起推敲的情况下,选择的错误的受众,结果很明显——捧得越高,摔得越重。
- 现在最缺的就是细致,主流的是浮躁,再次希望映泰静下心来好好做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