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次进行一座新城市的探索我一般都习惯首先去可以感受这座城市氛围的地方,如果有更多的时间或者二周目的话就会去一些比较好玩的地方。
横滨有三个地区值得一去:
港未来21地区,这里的看点是,它是一座实际存在的未来都市,同时还可以在这里看到一些历史建筑。
中华街,对于国人来说很有名的一片区域,在这里可以看到对于国人来说很有新鲜感的中国文化气氛。
山下公园,与中华街距离很近的一片区域,用来眺望港;;;;;;;;未来21地区,或者用来放松身心,感受横滨浪漫优雅气氛的绝佳场所。
第一次到达横滨其实不建议从横滨站出去,而是换车到樱木町站,在这里下车可以直接通过自动人行步道走到港未来21地区,同时在行走的过程中就可以看到所有横滨的现代标志性建筑。
▲樱木町站出来是一个广场,然后就可以看到横滨的标志性建筑,这个建筑的名字也叫的很直接。。。地标大厦。
▲我非常喜欢日本的观光地图,地图的方向并不是按照上北下南的方式摆放的,而是直接按照自己朝向地图的方向来放置地图。
比如现在正看着这张地图的你,左手边就是港口,前左方就是码头。
另外距离标注并不是直线距离而是步行距离,比如在车站里面看到距离某个出口xxx米的话,就意味着包括上下楼梯/滚梯的距离是xxx米。
▲樱木町站前往地标大厦有一个自动人行步道可以用。
自动步道的遮阳棚是一片太阳能电池板,用来步道是由太阳能驱动的。
入口处有一个牌子显示目前的发电状态。
走上这个步道的时间是10月20号11点半左右,多云的天气,这段太阳能电池板可以提供41.3kW的电力,当天的发电量为101kWh,累计发电量328050kWh。
▲好长。。。。
▲假装在拍风景,结果不小心抓拍到loli一只。
▲步道中途和一些商场连接。
▲港未来21的两处重要景点,日本丸帆船和摩天轮。
横滨的摩天轮可能因为一些影视作品的关系大家看起来会比较似曾相识。
▲中途下来拍一下日本丸,稍后会单独介绍。
▲港口的另一侧则是街道。
横滨的街道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完全不那么日本。
大多数日本的街道多数只会有双向单车道,就算高速公路一般也就是双向双车道。
横滨的街道基本上都会有双向双车道的配备,双向四车道的道路也非常常见
▲横滨地标大厦,73层,高度296.3米,从1993年建成到2013年是日本的第一高楼,之后第一位被在大阪建成的阿倍野Harukas(高度300米)取代。
同时这里还有一部世界第二块的电梯,速度达到每分钟750米(世界上速度第一块的电梯在台北101)。
曾经在9层的写字楼里面感受到过震度3的地震,已经明显感觉到自己在各种移动,很好奇311地震的时候上面晃成什么样。。。。
▲步道的最后一段会直通前往大厦观景台电梯的入口。
很多人强力推荐在地标大厦看横滨的夜景,有时间在晚间过去的时候上去看看。
▲远处帆船型的建筑是横滨格兰洲际酒店,出镜率同样非常高。
▲沿着步道折返回去。
▲这条船曾经因为别致的造型受到很多关注,1985年退役后就停靠在这里供游人参观。
▲指定日期会把所有的帆都展开,下一次会调查好日期过来拍一下。
▲在拍照的过程中看到很多出来晒太阳的人,现代的城市,秋后的蓝天,舒服的海风,干净的船坞,各种悠闲清新的感觉。
▲在日本的很多景点都有拍照地点拍摄,有的时候还会为需要合影的人提供相机支架。
▲安静的初秋午后。
▲步行前往火车散步道和红砖仓库。
在港未来21地区除了宽敞的街道之外还有一个特点也是在日本很少见的,那就是看不到密密麻麻的电线杆。
原因是这里所有的电缆、电话线、光纤、自来水和下水道系统等等设施都集中放置在地下的共通管沟中——真是个美观的同时也便于维护的好点子,修各种管道妈妈再也不用担心需要把道路挖开了。
▲这里曾经是三菱重工的造船所,在街道上可以到处看到一些机械产品的真货展示。
另外横滨的绿化也非常不错,这也是当初重建的重点目的之一,包括上面的太阳能驱动自动步道,都是要体现出环保都市的主题。
▲火車散步道(汽车道)。
这条路是在1911年通过填海建成的,前面的英式铁道桥是日本最早的铁道桥。
左边是在当时铺设的铁轨。
在网络上摘一张汽车道(图片左下)的俯瞰图。
▲在这里的海水竟然这么清。。。。额,貌似我不应该提伤心事。
▲这个牌子讲的是为什么两侧会铺上自然石,目的是提供了更多植物的生长环境,以及一些生物的生存空间,这样就可以达成生物多样性的目的。
在港口内部的海做到这样的程度真是赞。
▲在没有树木的区域就像行走在海面上的感觉,两侧可以分别看到现代建筑和历史建筑。
横滨这个地方真是太适合散步了。
▲好窄
▲其实如果这条铁轨上能重新跑起来一辆火车就好了,坐起来一定感觉很棒。
▲在东京地区很难看到的悠闲。
▲前往红砖仓库。
▲看起来好有逼格的过街天桥。
▲天桥上面同样连接着商城。
▲这座很别致的天桥是获奖作品
▲远处就是红砖仓库。
▲红砖仓库分为1号馆和2号的历史已经有100年。
2002年的时候进行了一些改造,1号馆变为展览馆,2号馆则改造为商业购物设施。
红砖仓库最漂亮的是在夜间,这一次先探一下地图。
▲这是二号馆的后面。
虽然是商业设施,但是表面上看起来实际上感觉不到里面都是店铺。
▲各种情怀。
▲铁门好像也都是真货。
▲在这里才可以看到一些饮食店的痕迹。
▲远处的是国际邮轮码头,但是这东西实际上是一个填海建成的一栋楼,在楼顶使用木板绿地覆盖。
这个码头因为手里的广角头太烂的关系没有过去看,下一次会带着16-35单独感受一下它的逼格。
▲作为哈尔滨人看到砖混结构的房子各种亲切感。
▲各种历史与未来的结合。
继续前往中华街:
▲横滨的街道也在用各种方式表达着它的历史。
▲各种情怀。
▲坐港未来线去中华街。
地铁站里面同样还有工业作品展示。
▲其实不知道DIEBOLD和横滨有什么关系,求教了解的同学。
▲港未来线的站台设计也很壮观。
PS:这是地下3层。
日本的地铁和电车站台都会根据停靠站点的气氛和历史做相关的装修工作。
似乎横滨给日本人的印象就是红砖墙。
这应该和日本开放国门之前建筑几乎都已木质为主有关系?(现在其实日本的新建住宅也几乎都是用木板拼起来的。
▲到达中华街。
同时想要去山下公园的话也是在这一站下车。
然后让我们来一起看一看一个日化的中华街是什么样:
▲站台的尾端有一个超长的自动扶梯。
而且这隧道好高。
▲上层检票之后出来就是各种中华料理自助的海报。
【食べ放題】在日语里面是自助的意思。
不过需要注意很多便宜的自助餐都不包括饮料,饮料随便喝是【飲み放題】。
可以吃喝全部自助的话会注明【食べ放題+飲み放題】,或者会写上【飲み放題付】。
比如上面虽然写的是时间无限制,但是没有注明饮料随便喝、并且没有标出饮料随便喝需要多少钱的话就要小心一些了,很有可能饮料会比较贵,毕竟吃饭的时候不喝水是不太可能的。
【オーダー】则是英语Order的片假名,译为点菜式,根据很多人反映这种点菜式的中华料理自助餐有的时候上菜会比较慢,这样就造成虽然看起来价格便宜但是实际上并不划算。
一直坐在那里吃补救行了?其实主要原因是胃里面有了东西的感觉传到大脑需要20分钟,这20分钟里面不管吃多少只要不是撑得厉害都会感觉自己能吃下去,其实胃里面只要有一些东西人就会感觉是饱的,就不会有更强的食欲,所以减慢进食速度是减肥的关键,但是吃自助的话。。。这就不太好了。
嗯。。。所以我这个屌丝碰到点菜式的自助,一向都是直接点一桌子,然后抓紧20分钟吃完;如果吃烤肉或者火锅的话也会先把自己肯定能吃下去的肉都做熟,然后抓紧20分钟吃完。
总之。。要么麻烦,要么就要多让腰包受累一些,一分钱一分货。
▲如果你掌握了上述技巧的话,去横滨中华街吃中华料理自助还是比较推荐的。
▲地铁口出来就是中华街的东门,好久没看到天朝的牌坊了。
关于横滨中华街的介绍,大家可以看du娘百科:
http://baike.baidu.com/view/253007.htm?fr=aladdin
▲除了店面小一点之外,各种熟悉的感觉。
▲xxx包子用日语说就是【xxxまん】(汉语拼音读这个音是xxx man)
不过为什么天津包就会是直接音译过来的片假名【テンシンバオ】?(具体的读法可以交给google娘)。
但是貌似日本这边的天津一般不是指最有名的天津狗不理包子,而是肉包子,褶也没有那么多,估计也是个被日化的外来食物。
还有在日本的包子口味基本都是偏甜的,面也基本都是发起来的面,而且里面很少放白菜或者大块的肥肉,然后11区还创造出了新品种的包子,比如比萨陷、咖喱馅的包子,这些都可以在便利店买到。
其他比较有名的日化外来食物,比如拉面,天妇罗,和日式咖喱。
▲很有日本特色的食品模型。
▲不怕人的呆萌各自又出来抢镜。
▲哦对了,很多情况下日本人学会的第一句中文一般是“谢谢”,第二句八成就是“好吃”。
至于发音,基本上日本人说“好吃”都和《中国铁道大纪行》的关口知宏差不多。。。蠢萌蠢萌的还竖着拇指。
看到这家店的各种奇奇怪怪根本不属于天朝包子的包子了么。。。上面我说的就是这些。
▲在日本,很多曾经上过电视节目的店都会在店前面放一个屏幕循环播放当时的电视节目。
▲好像日本人也很喜欢吃炒栗子。
▲好像有什么不对。。。。
▲这种密集的景象貌似需要去香港才能见到?
▲不知道现在天朝这边的旅游景点这个还是不是很常见?
▲意义。。不明。
▲不过提到中国的动物,一般情况下日本人都会想起来大熊猫。
▲“不准车马驶入”是中文。
虽然槽点略多不过算是日本的一个习惯,比如在浅草寺的商店街上,明明应该标这里不能骑车的标志,但是却立了个木牌子写上了“下马”。
▲旗袍是很受日本人欢迎的。
这一点从很多动漫和游戏作品中旗袍或者旗袍的一些变种服装的出现频率就可以看出来。
▲中华街是横滨的老街,于是那种熟悉的电线杆就又回来了。
▲另外日本的粽子也会有一点点微妙的不同。
▲汉方一般说的就是中药。
很多日本人很认可中国的针灸,中药和按摩。
▲杏仁豆腐,这道菜在国内的饭店里比较少见,但是在日本的中华料理餐馆几乎是必备的菜品。
如果问日本人你知道哪些中华料理的话,很多时候他们第一个反应到的就是麻婆豆腐,第二个说出来的很多时候会是青椒肉丝(也就是鱼香肉丝。
刚来日本的时候我曾经告诉日本人这个应该叫鱼香肉丝,然后被反问到——这里没有鱼为什么叫鱼香肉丝。。额。。。
回去查了查才被科普了,原来曾经的鱼香肉丝里面放的辣椒叫鱼辣子,这种辣椒在腌制的时候会放活鲫鱼,于是这道菜会被叫做鱼香肉丝。
▲又是各种包子变种。
很好奇那个究极猪肉包子是什么情况。。
▲针对这里中国人多的情况,还放了一个中文版的垃圾分类回收指南。
每一位外国人到日本常驻办理住址登记手续的时候都会被发一张这样的说明。
▲虽然日本的科技树已经点到很高,但是日本人还是非常相信各种占卜。
其中就包括看手相。
这种在国内只有街边算命先生才做的工作在日本变成了正规工作。
▲比如。。这里有一栋楼都是用来进行各种占卜的。
像奇怪的大人们才进的店一样,算命公司的外面也会贴出这样一个海报,附上每一位算命先生的照片还有擅长的领域。
估计再过阵子一定会发展为进楼里面用ipad选算命先生这样的程度。
右上角【中华街の铁人】大亮。
▲中华街附近的警察局,一般日本的警察局都是这样一座小楼,里面2-3名警察执勤。
▲最后去山下公园转一转。
下次来的时候会留意一下看看这种地砖一共有几种(跟着日本人学坏了。。。收集癖无药可救
▲冰川丸号客轮。
这座客轮在1930年完成建造,首航曾经遍及上海、香港和西雅图,搭载过卓别林等名人。
二战期间被改造为医疗船出征,曾经触雷3次幸免。
1961年退役,之后就一直停在这里。
▲从山下公园远眺港未来21地区。
▲可惜下午的天气开始变差。
▲有些下雨,准备返回。
▲返回的路上又遇到了惊喜的东西。
▲由老爷车组成的车队。
日本的车辆报废是没有年限的,只要车子能够通过检测就可以一直上路,前提是你付得起它的包养费用。
所以在日本有很多收藏老爷车的人,他们会花高价买下,整修改造然后上道,之后和车队一起出去兜风。
▲看着这些车飞速行驶我只能用卧槽来感叹。。。
▲加了点噪点降低了饱和度,得到了老照片的感觉,突然意识到,这些爷爷辈的车原来成色好的时候这么帅气。
坐地铁返回东京。
▲有什么又感觉不对。。。
▲回去尝试坐直通地铁。
这条线真的很方便,上面一条线从左起蓝色部分是横滨港未来线,到达横滨站后不需要下车,这辆地铁会直接变成红色的东急东横线,到达涩谷后会重新进入地下,同样不需要换车,这个电车会变成东京地下铁副都心线,然后它还会继续变成西武池袋线或者东武东上线继续行驶。
一列车同时属于五家电车公司,一条线坐下来长度100多km,从埼玉的森林公园坐电车直接坐到横滨中华街,简直醉了。
▲车上睡了一会直接到达池袋,横滨一周目结束。
二周目开始会重点探索一些比较有意思的地点,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