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一路长途跋涉,从这一篇文章开始,我们终于可以进入这一次旅行的真正目的地——北海道。
北海道的第一站是函馆「函館」(Hakodate)。
函馆的亮点,是它那迷人的夜景,它与香港的维多利亚港,意大利的那不勒斯并称为世界三大夜景。
他的历史氛围也非常值得去品味:
函馆和长崎以及横滨,是在日本签订了《日美友好通商条约》后,第一批开放的国际贸易港口,西方就这样强行打开了日本的国门,先进的科技和西方文化开始借由这些港口陆续进入日本,借由这些冲击,日本得以用160年的时间实现科技上的飞跃。
漫步在富有异域风情的街道上,到处可以看到各种欧式建筑与日本传统建筑结合的景色,亲自体会西洋文化与日本文化交融的过程,函馆以这样的方式记录着那一段历史。
本篇我会带大家一起细细品位函馆独特的夜景。
还是先从交通开始:
青森和函馆之间隔着一条分割本州岛和北海道的津轻海峡。
不过我们的交通工具不是船,而是——
▲特急超级白鸟「特急スーパー白鳥」(Super Hakucho)。
在函館→青森→新青森之间运行的超级白鸟是往返于本州和北海道之间其中一趟列车,全程2个多小时。
如果购买了东日本&北海道PASS的话,只需要加特急费用就可以坐这条线去函馆。
使用的车辆是JR北海道789系,求铁道宅的科普。
▲坐电车通过20多公里的海面,这得益于一个很宏大的工程——青函隧道。
这条隧道长53.85公里,是世界上最长的隧道。
海面下的部分23.3公里,最深处的部分在头顶上有100米的岩石和140米的海水。
一些有意思的数字:
- 青函隧道1964年5月开工,1988年3月投入运营,前前后后挖了24年才通车。
- 这条隧道总共耗资6900亿日元,使用水泥85万吨,使用钢材17万吨,挖出约630万立方米的土石,相关工作人员1400万人。
- 因为海水会透过岩石渗入隧道,每一分钟隧道会排出20吨海水。
- 隧道两端开发并贯通时,让测量技术达到的高度——在挖通时距离误差2cm,高低差6cm。
这条隧道设有两座海底车站,分别是吉冈海底和龙飞海底,这两个车站曾经作为观光车站存在,里面设有水族馆,纪念馆,还有留言墙,现在因为北海道新干线的通车被废弃,只作为紧急撤离车站使用。
耗费人力物力还有资金如此巨大的隧道,虽然原来将通过海峡需要的4小时缩短到30分钟,但是代价实在太大。
而修建这条隧道的契机是1954年,5艘青函联络船,因为台风的原因被吹翻,导致1430人死亡这个事故。
——真是具有日本特性的偏执。
▲坐上超级白鸟,首先这趟车会从青森开到蟹田,然后进入隧道,在隧道里经过半个多小时的行驶到达北海道。
▲终于要离开本州岛。
▲在进入青函隧道之前还会经过若干个隧道,车上的LED屏幕会一一显示这些隧道的名字。
PS:看到卖零食的服务人员我怎么下意识地想起来一句话?瓜子饮料矿泉水。。。。。
进入青函隧道后,感觉车变成了地铁。
▲经过30分钟的行驶,列车驶出隧道,重新看到了蓝天白云和大海,这里就是被北海道了。
▲被雪包围的海边公路真是漂亮。
▲不一会到达函馆。
看到北斗这辆车就联想到北斗星,北斗星是从上野发车,经过十几个小时的行驶直达札幌的特急,好想尝试一下。
被这辆车古典但奢侈的内饰吸引了(以下来自网络):
▲函馆因为三面环海,所以盛产鱿鱼。
▲越向北走列车的节数就越少,现在已经可以看到只有一节的车厢。
▲从来没见过如此mini的电车,超期待函馆之后的行程。
▲先出站把东西放在住处去。
▲我有特殊的防滑技巧。
步行者用防滑砂登场。
▲上面写着:防滑砂,请随意使用。
▲空了的话打个电话就会有工人过来补充。
这一路上日本人针对冰雪的对策,我们见识了在路面上装喷水口用水融雪的装置,还见过依靠电热融雪的方式,这下到了北海道又见到了可以随意免费使用的防滑砂,只能说你们这群壕真是让我跪了。。。。
▲出站就可以看到函馆早市,只是因为当天是2014年的最后一天,大家都早早收摊过年去了。
PS:这些螃蟹个头还不算大,回去的时候见到了蜷缩起来有我上半身大的螃蟹,小loli看到都被吓哭了。
▲解决一下我们的午饭,店里看起来很好玩的手工品。
根据大家的建议这一次搭配了BGM:
▲到达宾馆。
床头放着一张亲笔写的纸条:
GUANYUHAN sama
非常感谢您在今天入住我们的酒店,今年就到今天为止了呐,我们祝福客人您来年会更好。
如果有什么需要的话请直接来前台。
那么,请慢慢享受吧。
——前台 齐藤 实仁
顿时感觉好温暖,于是好好把这张纸条收好了。
日本的服务设施总会在一些小细节上让你感觉到非常温暖和意外。
▲从宾馆出发的时候,外面已经下了一层雪,加上年末没有人出来,地面变成了完美的白色,整个纯白的世界只属于我们的感觉。
▲函馆的雪也是说大就大。
▲过了一座桥,雪被吹向了远处的函馆山,刚刚因为大雪看不清的红砖仓库显现了出来。
函馆港口附近的欧式老房子都被保存很完整,又一次穿越。
这个区域在函馆叫做海湾景区,这些红砖房叫金森红砖仓库。
仓库里面被改造成了甜品店,饭店和纪念品商店。
很幸运这里的店面还没关门,抓紧时间进去看一看。
▲内部的商店都用白炽灯,或者比较暖的灯来装饰。
▲货物的布置方式还是一如既往的富有日本式的幽默。
▲虽然这样可以看出对母语是汉语的游客很重视,但是这机翻简直。。。。
当然这个Please be careful about the snow of the roof也是槽点满满。。。
一百多年以来,太多的文化成功冲击了日本,并让日本飞速学习,但是只有一个特例文化始终没有把日本征服,那就是英语。
嗯。。。日本人的英语发音和语法只有日本人能听得懂。
▲试试彻底跑焦的夜景好像也很漂亮。
▲这个时候如果再飘下一点雪就好了。
透过古典的玻璃窗,里面是温暖的欧式西餐厅,然后西餐厅里摆着日本人过新年会放置的镜饼。
西方文化和东方文化,古典和现代,冷和热,好多交织的感觉。
▲如果街上没有车,人们没有穿现代服饰,这种氛围甚至会认为自己到了老照片里。
▲途径一家玻璃工艺品店,被内部的灯光布置吸引了。
推开镶有铜把手的木门进去欣赏。
▲北海道的玻璃制品也很有名,现在我也理解为什么如此有名了。
这样一座仓库内摆满的都是这样的玻璃工艺品,而且每一件都是通过手工制作,独一无二的艺术品。
▲为什么。。。。为什么你们做什么东西都要这样卖萌。
把这么萌的小东西摆满整个仓库简直是犯规!犯规!!!!!
▲噢!好可爱!!!
▲就这样,我们逛到了这家店关门。。。而且只看了一半。
▲继续向元町出发,爬上这段坡道就是了。
元町是在函馆作为国际港口开放时作为外国人居住区而发展起来的区域。
各国的教堂,曾经领事馆,还有洋房都建在函馆山前面的坡道上,与一些传统日式建筑交融在一起,呈现出非常独特的景色
▲还是跑焦一下获得特殊效果。
▲从这里开始我们走几步就回一次头。
随着走向坡道的顶端,函馆的夜景就逐渐呈现在眼前。
▲周边古老的木质洋房随处可见。
▲天主教元町教会。
雪白色的教堂配上灯光,在坡道上非常独特。
▲刚刚下大雪的天气放晴,夜空中的云朵,脚下洁白的雪地,稍远处梦幻一样的教会,然后是被雪铺满的道路远处看起来很温暖的函馆市区,从这里看函馆市区的景色当时让我愣在那足足5分钟。
▲沿途还有很多非常传统、带庭院的日式建筑。
▲好有意思的名字,[チャチャ登り](Chachanobori)
チャチャ用中文的发音读出来是恰恰,老爷爷的意思。
因为这条坡道太抖,大家都要把腰弯起来登上去就像老爷爷一样,所以得到了这样的名字。
这条坡道爬到顶就可以看到函馆的夜景。
▲路旁边的是函馆圣约翰教会。
月亮出来的角度也刚刚好,真是太幸运了。
▲登上チャチャ登り,然后继续向后看。
真是绝景。
这样的高度还不过瘾?
于是我们坐了去函馆山山顶的缆车,到了函馆山的瞭望台。
▲三面环海的函馆,像扇子一样从函馆山开始向远处延伸出来。
灯火像珍珠一样铺满扇子。
独特的照明让函馆的夜景呈现出了多彩的颜色。
港口中渔船的灯火倒映在平静的的水面上。
不愧为日本第一的夜景。
本篇完。
后续会为大家更新第二天的函馆游记,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