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转换架也挺有意思的,遗憾的是旁边那个2.5转3.5的架子,虽然侧面螺孔位置符合标准(和硬盘本身螺孔位置一致),但大小却差了把劲,结果拧不上联力K56的硬盘螺丝,GG
(关于联力机箱的神奇设计我实在不想吐槽了,除了用料实在以外其他的设计特别是细节处真的是一言难尽的那种,不是说它烂,而是属于特别蛋疼的那种)
还有一个来月老电脑就20周岁了,依然老(hai)当(neng)益(yong)壮
联力机箱就是那种防尘网位、风扇螺孔、前置面板,还有众所周知的永远开不准的cpu背板口以及硬盘架等,兼容性都特别差,像硬盘架如果想上诸如2.5转3.5转换架这种,转换架螺孔必须100%严格同硬盘厂商生产出来的硬盘标准一致,否则差一点哪怕是螺孔大小就会导致上不了它的硬盘架,因为上硬盘架必须用联力特制的螺丝。这些东西基本都只能用他家的配件替换(配件还贼贵),靠自己动手难度太大成本太高,包括前面板io接口位置那特立独行般的设计,从网上都找不出第三方能替代的
开机启动,win98和2000装在了一个硬盘,OB7.1装在了另一块硬盘,网上查了查说ntld不支持非同一硬盘的多系统启动,我也不知道能不能把ob也做进启动选择菜单,有人会吗?
现在的解决办法就只能是在bios里改启动盘:
话说这机器的bios也是功能齐全了,我后来买的笔记本bios里居然只有调整时间和启动引导顺序这两个选项,也是醉了。
令人怀念的98 & 2000 启动界面
OB7.1,默认图形界面是fvwm,准备换成xfce
fvwm界面,非常简陋,但是系统还能够支持老爷机真的要赞一个
因为集显对宽屏支持极差,分辨率运行在1024×768上
Win98系统除了那些有意思的桌面主题和系统工具,还有强悍的dos启动盘以外,最吸引我的就是这个非常有意思的漫画聊天室软件——Microsoft Chat。同一个聊天室里的人可以用漫画形式交流,这个创意我至今都没在别的社交软件上见过,但不知道为什么98系统就成了它的绝唱
还有几个拆下来没有用处的老硬件:
SDRAM内存
小螃蟹RTL8139D PCI网卡
这两个就不认识了,有知道的吗?
家里的第一台电脑已经不记得是啥了,印象里也是2000年前后我妈买回来的
真正属于我自己的第一台电脑还依稀记得一点配置,应该是10、11年那会儿我中考考完家里给买的,AMD Athlon 630 X4+9800gt,250G的蓝盘,4G的DDR2,还有一个MAYA的FHD液晶显示器,那时感觉爽飞了,一个暑假玩了红警3 星际2(当时还在beta)孤岛危机2 使命召唤 一大堆那时候画面顶级的游戏,还都是特效全开,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现在用的电脑配置几十倍于当年的性能,可已经找不回当时玩游戏那种单纯的快乐咯
这也是成长的代价吧~
飘X00草帽
当初淘汰这台老电脑主要的原因也是两点,一个是cpu性能撑不起网页浏览的需求,再一个就是玩不了大型游戏,连CS1.5尚且都不超过30FPS,半条命2直接都卡成幻灯片,10年的时候跟家里人好说歹说终于买了台笔记本(牌子还是海尔的,净是非主流牌子🤣),当时能爽玩半条命2,军团要塞2等V社游戏,别提有多happy了😏
即便如此,这台TCL也还在断断续续用着,装着xp系统愣是一直用到了2014年才彻底封存,节奏坦克小夜曲声卡一开始也是装在新机器上,如今新机器升级替换下来,得益于PCI接口就让它在老机器上继续发光发热了(:τ」∠)官网的驱动最低是xp的,但在win2000sp4上不受影响一样可以用。
现在回想起来,可以说这台TCL电脑陪伴我度过了甚至可以说是整个国内PC互联网的时代。当时的聊天室、BBS、冲击波病毒、浩方对战平台等等的一代人集体记忆都是在那十来年塑造的。而移动互联网兴起普及后,如今除了打PC游戏和偶尔处理工作,我几乎连开机都不开,而PC游戏我现在也越来越没精力和兴趣玩了。
没错,那种单纯的快乐再也找不回来了。但我觉得不仅仅是成长本身,时代也变了。就像我们这一代很难能够想象和共鸣父母那一代的童年记忆,而从一开始就从移动互联网中成长起来的年轻一代,对我们之于PC互联网的历史情感,也是一样难以共情的,毕竟都没有亲身经历过。
- Edited
想把手里的P166MMX,给转个sata转ide 装个固态上去,不知道行不行。
小夜曲现在已经停产了
puser IDE的话我记得CF卡物理转IDE效果不错
puser
其实最麻烦的还是驱动/兼容问题,像我这台老爷机,Win98这系统插U盘都得必须要手动装驱动,不同U盘之间驱动不互认
Win2000/ME开始才解决了这个问题
另外就是426说的CF卡转IDE的方案,或许能兼容你的P166MMX:https://zhuanlan.zhihu.com/p/376944468
puser
https://tieba.baidu.com/p/734630949
如果能用XP系统的话,或许有戏?
Socket 478平台,家裡還曾經有過,當年還留下了硬體檢測資訊:
Northwood核心的Celeron 2.0GHz
不具名DDR400 256MB的RAM
升技SG71主機板搭載SiS651+SiS962 Chipset
顯卡MX4000
還有不具名CD-ROM和軟碟機。
看別人有樣學樣去調整超頻CPU期間還損壞了一根DIMM XD 算是超頻起手啓蒙了。不過這台電腦在2008年時PSU掛了還帶走了主機板,從此體會PSU的重要性。剩餘的硬體也在2018年全數出清了,期間也換過數台電腦(當中大部分還在使用中,有的成了HTPC,有的成了NAS),但僅存的一些檢測清單和數量寥寥的圖像仍在如今的新桌機上。而同樣的快樂用在其它方面的折騰了XD
以Porsche之名..
现在最遗憾的是没有把当年买电脑的单子保存下来,还有OFFICE2000这种,手里面现在最老的也是OFFICE XP了
不过当年的软件/游戏光盘和电脑杂志留了很多,都是纪念
以Porsche之名..
现在最遗憾的是没有把当年买电脑的单子保存下来,还有OFFICE2000这种,手里面现在最老的也是OFFICE XP了
不过当年的软件/游戏光盘和电脑杂志留了很多,都是纪念